AICoin动态

又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离职今年离任人数为什么明

动态 2025-08-14 11:08

  

又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离职今年离任人数为什么明显增加?

  近日,翟相栋卸任招商优势企业基金经理,理由是“个人原因”。市场传出消息称,翟相栋下一站或是私募基金,可能加入高瓴。

  今年以来,一批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包括中欧基金的曹名长,工银瑞信基金的蒋华安、张宇帆,景顺长城基金的鲍无可,华商基金的周海栋,融通基金的范琨,安信基金的张翼飞,建信基金的王鹏,华夏基金周克平,招商基金的马龙、苏燕青、王岩等。

  今年离职的基金经理明显增多。截至2025年8月12日,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2人,而前5年(2024-2020年)同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分别为212人、187人、186人、198人、166人。

  根据招商基金公告,招商基金投资管理四部资深专业副总监兼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经理翟相栋因个人原因离任,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这位重量级基金经理备受市场关注,近期也频频传出其要离任的消息,而今终于尘埃落定。市场传出消息称,翟相栋下一站或是私募基金。

  卸任这只曾经的百亿基金后,翟相栋已无在管产品,也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

  市场传出消息,翟相栋下一站或是私募基金,可能加入高瓴,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离职后也传言加盟高瓴。

  翟相栋2020年6月加入招商基金,2021年翟相栋升任基金经理。管理第一只基金招商康如。在他管理的两年间,沪深300指数跌幅近20%,但招商康如实现正收益。

  而招商优势企业在其3年多(2022年4月至2025年8月)任期内涨了124.59%,年化27.96%,同类排名5/2890。大幅超越沪深300指数的13.29%和业绩基准的18.23%。同时,最高单季度回撤低于25%,是市场极受追捧的“能涨抗跌”型产品。

  该基金2023、2024年收益分别为27.25%、30.16%,截至8月9日,收益约为24%。均远超业绩基准。

  作为翟相栋唯一在管基金,招商优势企业在其接手后受机构和散户追捧,规模一路激增,由不到4000万元的迷你基金三年后一度跃升成百亿元级产品。

  不过,最新二季报显示,翟相栋踏空行情,二季度净值下跌3.63%,同类排名42264794。该基金由一季度末的101.46亿元降至二季度末的81.32亿元,基金份额也遭净赎回3.23亿份,在2季度被净赎回16.8%。

  翟相栋在最后一期定期报告中对二季度基金操作回顾,坦诚地表示:本季度本基金净值表现不佳,主要原因系:一、本季度市场赚钱效应较好的高股息、创新药、军工和小微盘板块,该基金均没有参与。二、港股仓位主要布局在低估值、流动性好的互联网头部公司,A股仓位主要布局在市场关注度低、赔率较高的计算机、AI医疗等方向。该基金重点布局的方向本季度均没有跑赢指数。

  简单来说,二季度他在港股上加仓底部的互联网公司,在A股继续布局AI应用,但组合更分散。一季度,互联网和AI表现出色,该基金收益也超16%。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二季度随着互联网和AI表现欠佳,该基金净值也出现回落。

  翟相栋是TMT研究员出身,2015年6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任TMT研究员;2019年1月加入释觉投资(现成都鸿蓉私募基金),任TMT研究员。

  所以他的底仓是以TMT为基础。他2022年接手招商优势企业基金就开始重仓电子,此外,电力设备,医药方向的CXO,以及AI等均进入他的配置组合。

  回顾翟相栋的一系列操作,2022年4月底至8月中旬,招商优势企业主要投资于芯片半导体、新能源行业。市场出现了一波强反弹,翟相栋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基金涨幅较大,但之后成长板块回调,该基金也跟着跌了下来。

  然后是2023年,市场的主要投资机会分别是由AI驱动的成长行情、高股息资产驱动的低波红利行情、微盘股驱动的小市值行情。

  2023年上半年翟相栋重点布局的AI算力复苏相关的消费电子、芯片设计及设备公司,均有良好表现,上半年其基金录得近60%幅度的上涨,大幅跑赢市场。三季度受新能源行业表现不佳拖累,基金回撤20%,严重跑输市场。四季度重新调整组合,对错判行业进行了止损,同时降低了组合的风险敞口,再度跑赢市场。

  再到2024年,当年市场各大指数均有两位数的涨幅,无论是科技成长、红利、顺周期消费等,均表现不俗。 一季度翟相栋主要配置在算力相关板块,抓住了春节前后的反弹行情。并在修改产品合同后,开始对港股进行增配。 二季度至三季度期间,翟相栋大幅增配了CXO、医药、顺周期消费板块,在 924 行情中取得了较大的超额收益。四季度期间,对医药、顺周期消费等进行了止盈,转而大幅增配了 AI 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智能终端、智能驾驶及整车、机器人)方向。

  2025年一季度,赶上Deepseek浪潮,招商优势企业在 1、2 月业绩出色,但翟相栋错判了市场热度的持续性,此后调仓幅度很小,坚守AI应用,具体来说,主要是在港股互联网和A股的计算机、AI医疗等方向,3 月以来出现较大回撤,二季度市场回暖时反而踏空行情,以负收益收场。

  翟相栋的操作特点是:“成长+轮动”,投资策略是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的“高赔率配置策略”。

  “高赔率配置策略”是一种以追求高风险回报为核心的投资方法,聚焦于‌高赔率与高确定性‌的结合,通过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如宏观环境、政策导向、行业趋势)与自下而上的个股筛选(如基本面评估、性价比判断),在成长性行业或被低估的细分领域中寻找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企业。

  这种操作一般被业内视为现任基金经理卸任或离任前的常规动作,此举引发了市场对于翟相栋即将离职的猜测。

  履历上,陆文凯有着近7年的基金管理经验,于2022年3月加入招商基金,现任投资管理四部专业副总监。

  接任招商优势企业基金经理之前,他的管理规模为43亿元,接任之后管理规模升至124亿元。

  从过往持仓来看,陆文凯和翟相栋较为相象,均覆盖了TMT、国防军工等行业。不过陆文凯的持仓更为均衡,除上述行业外,持仓中还对于资源、消费股有着较高的关注度。相对来说,翟相栋出身TMT研究员,投资主要集中于TMT行业。

  从投资风格来看,陆文凯以均值回归思维为核心逻辑,而翟相栋则主要秉持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的“高赔率配置策略”,陆文凯相对更加稳健。

  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陆文凯在其管理基金中增加了部分消费与资源龙头的配置。这可能也是他接手招商优势企业后的操作方向。

  近日陆文凯曾表示,相较于此前相对均衡的配置结构,未来可能会逐步增加对消费相关行业的配置,尤其聚焦于内需消费中与零售终端关联度更高的方向。

  在业绩上,陆文凯目前旗下共6只基金。其管理时间最长的招商瑞利A,在其任期2022年8月以来,收益为15.65%,与翟相栋任期3年124%的收益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陆文凯旗下既有任职回报达34.32%的招商产业精选A(2024年5月至2025年8月),但也有着招商产业升级1年持有A、招商康益等2只任职回报亏损的产品。

  招商基金回应,公司权益投资团队经历多轮市场转换的考验,已探索出一条自主培养的人才成长路径,形成了有序建设的人才梯队和“本分、专注、开放”的投研文化,实现了个人发展与公司平台共同进步。同时,公司通过投研一体化协同赋能,在投研体系设立资产配置与行业比较小组+七大产业链小组,实施“1+7”运作模式,深入共同挖掘产业链投资机会,助力研究成果转化为基金业绩,力争为基金创造超额收益。

  在经历3年跑输大市后,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型基金终于跑赢大市。Wind数据显示,代表主动权益基金表现的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半年上涨7.86%,这一数据大幅跑赢同期的上证指数(2.76%)、沪深300指数(0.03%)。

  比如,今年以来,一批知名基金经理离任,包括中欧基金的曹名长,工银瑞信基金的蒋华安、张宇帆,景顺长城基金的鲍无可,华商基金的周海栋,融通基金的范琨,安信基金的张翼飞,建信基金的王鹏,华夏基金周克平等。

  截至2025年8月12日,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2人,较去年同期212人增加30人,增幅约14.15%。其中,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因个人原因离职。

  此前4年(2023、2022、2021、2020年)同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分别为187人,186人、198人、166人。

  对此,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指出,这与整个市场变化有关。2021年前后,公募基金吸引了大量资金,行业处于扩张期,基金经理供不应求,基金经理的队伍随之迅速壮大。

  但随后经历了连续3年的震荡市,公募基金持续跑输大市。此时的公募行业,一边是经过多年人才积累和培养之后,基金经理来到了供过于求的转折口;另一边是基金经理3年周期考核到来,即使基金公司把业绩不达标的基金经理考核时间多宽限一年,2021年公募行业扩张时入职的一大批基金经理,在2025年也迎来长期业绩考核节点,经过3-4年期业绩考核,部分人因业绩不佳,被淘汰出局,这也是今年以来离职基金经理数量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私募薪酬激励机制更为诱人,业绩提成可让基金经理在产品表现出色时收获丰厚回报,对追求高收入者吸引力更大;另一方面,私募投资自由度高,能让基金经理更充分施展个人投资理念与策略。此外,从职业发展角度,“奔私”有创业性质,可打造个人品牌,实现从“打工人”到掌舵者的转变,这对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基金经理而言,有着难以抵挡的魅力。

上一篇:必得科技: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

下一篇:九鼎投资:股票交易风险提示性公告

猜你喜欢